這篇劇評可能有劇透
看完第二期后我認為未入職職場的學生和新員工是不太適合看這個節目,這個節目過度通過濾鏡美化了職場。
首先,這個節目是關于在律所實習。
所以這個節目的聚焦點應該是職場和律師,其次才是新人。
律師這個職業與醫生一樣是一個專業性極高的職業,他代表著客戶的利益。所以這個節目呈現出來的不應該僅僅只是新人在職場中的緊張等等,而應該更多呈現出律師這個職業的專業性。
就這點而言,有一些實習生的專業性其實是很欠缺的:
李晨:
首先從簡歷開始就只有57個字關于法律,對于法律方面的經歷太少,而大篇幅的呈現不相關的信息代表的恰恰是無法抓住重點這個律師職業的大忌。你可以提我有什么樣的經歷,但必須要是能體現出此項能如何幫助你完成你的工作,比如你有當過學生會主席能證明你擁有強大的交流能力和領導能力等等。而這樣的簡歷是無法打動任何一個面試官的。同時在面試表現中,他也無法很好的回答面試官的問題,非常減分。最后他還是被選為了實習生的一員,讓人覺得節目組為了看點犧牲了節目的專業性。
其次,在第一期中,李晨第一份發送的文稿里呈現出忘寫時間以及用錯專業詞這樣的低級錯誤,讓人質疑他的能力。如果我是一個尋求法律幫助的普通人,我不會選擇這樣連一份正確的文書都無法完整撰寫好的人。同時在金律師在他背后和很多拍攝時,他都卡在三行字的位置。四個小時的時間,完全沒有時間規劃(當然不知道是不是節目組的鍋),起碼你可以根據網上檢索的相關內容,簡單列個提綱,再通過各種方式進行增補,而不是卡在那里坐以待斃。
第二期中,在十幾個人面前無法完整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是律師的大忌。想想律師要在法庭上那么多人面前闡述出當事人的主張,如果連十幾個人都無法應對,如何應對更大的場合?當然這隊還有很多問題,會在后面總結部分詳談。
結束過后,去找柴律師哭訴是一個非常不成熟的表現。我無法同意藍盈瑩的觀點,而認同于何老師的觀點。職場是一個專業的地方,每個人需要表現出自己的專業性,你可以有情緒,但是你不要去期待職場上的領導來為你承擔情緒。領導看到這種情況,只會覺得你不夠成熟太過脆弱,一個小小的事情就承受不住了,以后遭遇更大的打擊怎么辦?而且就算安慰了你又能怎么樣?所以,不管領導再好,也請保持有距離感的上下級關系,什么該說什么不該說一定要清楚。同時,他抓錯了這次辯論輸的重點,不僅僅是你表現不好,而重點是你們立錯了點。就像一個人讓你做無罪辯論,而你做了減刑辯論一樣。沒有反省深刻就匆匆去找柴律師發泄情緒。
再然后提提最后大家一起去聚餐,我可以理解你情緒不好,但是一定要清楚這30天不是來讓你們讀死書的,也不僅僅只是讓你們跟帶教老師學習。而是認識更多相關專業的朋友,從他們身上學習好的,更能方便之后的交流與合作。聚餐可以盡量的參加,畢竟過了之后,很難再遇到能與這么多不同思路的同行切磋的機會了。職場里院校的壁壘是存在的,但你可以去了解其他人的想法其他人的一些經歷來拓寬自己的眼界。
不是說小哥哥不可愛,而只是說小哥哥不夠專業,還不能夠擔任律師助理這個職位。當然這里最主要要批評的是節目組過度渲染氣氛。明明是一個專業的節目,所有的嘉賓都在同情李晨,節目組也在過度給鏡頭渲染氣氛,這是對其他專注于專業的實習生的一種不公平。
職場沒有同情分。
多說一句吧。他說他想做律師是想保護那些被錯判的人。然而我想說律師不是神,他沒有上帝視角去判斷誰是錯誰是對。他只能依照現有的證據來判斷應該怎么去維護自己的當事人的利益。就算當事人你知道他是窮兇極惡的罪犯,但是只要證據不足他就不應該被量刑。作為一個法律從業者,不應該帶有太多自己的主觀情緒。擁有一顆柔軟的心沒有錯,只是對于律師我認為更應該擁有一顆堅強的心。
法治社會里,任何人任何輿論都不能左右依照法律條文定下的判決結果。
2. 郭旭
郭旭的問題在于太過主觀和沒有擔當。第一期她并不突出,在第二期的時候她理所當然地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認為開美顏不算欺詐,自作主張的宣揚了應該是重大誤解這個論點。我不是一個學法律的,但是我認為這幾位并沒有理解重大誤解,而是想當然的去套用了名詞,沒有深入研究法條以及列出相關證據,導致立不住的問題。還有一點就是究竟是不是欺詐不是通過辯論來決定的,而是通過對于欺詐的法條詳細研究分析后,在進行一一帶入來研究的。還有就是原告要求返還66萬元這樣的一個數額,我個人從一個非法學的角度來看,只有欺詐才能立得住這樣的論點。只有構成了欺詐,才存在歸還欺詐全部金額,重大誤解我認為不夠。就跟我前面舉出的無罪辯論和減刑辯論一個道理。對于律師來說,她的專業應該是依據法律條款為自己的當事人爭取最大的利益,而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理所當然的認為應該是什么樣。
其次,就是在金律師問是誰提出的重大誤解這個點時,妹子沉默了。最后在誰定的時候,何運晨主動地承擔了隊長的責任。實際情況,在節目中卻是隊長一開始希望以欺詐進行辯論,而郭旭則是一直主張重大誤解,最終導致的偏差。這是個節目,是會播出來的,妹子這個時候如果站出來主動承擔自己的責任會為自己搏得更多的好感,而不是給觀眾和各位實習生落下一個沒有擔當的印象。
3. 其他幾位
第二期的何運晨隊伍里每個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問題。1. 隊長沒有清晰的思路,前面的發言全是空話,領導是要給出一個方向的,這點隔壁的李浩源很厲害。其次是可以有時間計劃,隊長最好自己定下后在心中把握節奏即可,不必要一群人定計劃定半天,浪費時間。 2. 每個人暢所欲言,但是到了最后卻全是隊長在進行辯論,一挑四,teamwork并不是這樣的。每個人都應該有每個人的分工,各司其職,相互補充。3. 除了隊長以外的三個人后半段全部在打醬油,既然準備了那么久,必然有自己的論點,為何全程不拿出來說?沒有任何借口可以解釋這種打醬油的行為,就算不自己說,也可以遞紙條支持,而不是低頭等著對手和隊長進行辯論。職場不是學校,不表現自己就無法證明自己的價值。
梅楨小姐姐很美,各方面也都做得很好,但在第二期中遲到的行為非常減分,律師有句話說得好,“作為律師就是在任何場合都不能遲到。”沒有任何借口,不管多大的雨,堵車還是什么突發情況,提前做好計劃和準備。堵車就提前設計好地鐵方案,下雨就提前出門。如果你是在開庭當天遲到,你想想這會造成多么嚴重的后果?!
李浩源何運晨鄧冰瑩三位都很好,其他幾位不算是很了解沒有特別記憶的點。
其實這個節目最大的問題是節目組。
一個是時間緊迫所以每天一個課題,加班到凌晨2點5點...宣揚不正確的職場觀念。職場不是拼誰熬的久,而是在規定時間內以最高的效率完成任務。吃飯睡覺都要正常才是好的職場生活,可以偶爾加班,而不是天天熬到深夜。維持好工作和生活之間的平衡。
其次是嘉賓除了律師都不夠專業,點評全靠同情和顏值,讓人覺得很沒營養,特別是藍盈瑩那段認為李晨去找柴律師很對的觀點。我認為藝人對于這種傳統職場的理解是有偏差的,而這種偏差導致了觀眾在看節目的時候常常會覺得他們過分關注于一些不正確的職場行為了。何老師很不錯,但是節目組可以請更多帶有一些專業性的藝人,例如撒撒,法治節目主持人。
同時節目組為了制造沖突或是考慮顏值的緣故,找來的實習生們之間水平差距較大,且他們擅長的領域也不同。例如有人擅長工商,有人擅長刑偵,有人擅長合同。沒有發揮每個人的長處,反而是固定在了同一個課題內,有些小小的失望。
還有就是對于法律名詞的解釋不夠,我希望看到的是節目組能夠不僅僅在關注初入職場的這種碰撞上,還有能同時給我們這些法盲科普一些法律相關的基礎知識。比如有哪些法律,當事人代理人被告人刑事訴訟民事訴訟是什么,同時有什么作用等等,可以一小行字在旁邊解釋都行。既然要做律師的節目,就可以同時承擔起普法的任務。
當然作為一檔綜藝節目,還是不錯有看點的,沒有愛情線很棒,還是會繼續看下去。有新的看法也會繼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