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別戀》- 《教室別戀》史迪的性啟蒙課:誰的濕地我的家
題記:
男人需要一次成功的插入告別懦弱的少年期,那一次成功的建立也將造就責任的形成。
――――卡夫卡·陸(KavkaLu)
機緣是無法躲避的天意,就像磁鐵在一定條件下的相吸,師生的情欲戲很難拍,它必須有個合理的藉口,《教室別戀》做到了,一連串的偶然促成了他們在樓梯拐角局促的局面,青春的萌動讓孩子有了親吻美麗女教師的勇氣,這是一條向上的道路,注定在頂端打開人子的大門。
我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在教具儲藏室兩人躲在墻邊時,有一個老師也來拿教具,那個沒有大腦的人體模型對于兩人關系是一種警示,沒有人活在人群里可以違背人類至高無上(道貌岸然)的規矩,倘若,超越了眾人的容忍度它必須受到懲罰。時代的進步是需要太多前赴后繼的人去觸碰底線,那一步的前行里都必然有著墊背的人。
當代的北歐,在性尺度上無疑是最具有人性色彩的,一個承認天性的民族是自然而健康的,在他們所有的性愛場景里導演一直以頌揚性的圣詠音樂和金色的布光來升華他們的關系,37歲的女教師維奧娜和15歲少年史迪裸露著身子在暖光的屋子里戲逐,宛如夏娃和亞當在伊甸園完全自然的一切,鏡頭反復出現孩子解開裙扣的過程,這不僅代表了少年第一次的羞澀和笨拙,同時也讓觀眾清晰知道維奧娜是史迪性啟蒙的教導者,男人需要一次成功的插入告別懦弱的少年期,那一次成功的建立也將造就責任的形成。
此后,就是習慣,就是一場漫長的慣性活動,沒有人可以保持永久的熱度,就如痞子王朔哀嘆羅密歐和朱麗葉的故事叫浪漫一樣,有過性關系的男女,他們從此在本能的道路上行進人生,欲海的寬度只有上帝知道,當男人從你的溪流里爬出,他再也不會回頭,長大就是對于昔日情懷的必然埋葬。
我特別喜歡電影里維奧娜的丈夫,他其實是非常知性的男人,他對于妻子態度更使得少年變得清醒,成年男人的世界一些事情是無法控制的,維奧娜的丈夫作為一個并不成功的推銷員整天在外奔波,他明白妻子的情欲和偷情卻從不說破,他在音樂里埋藏所有的怨恨,導演非常巧妙設計了他和男孩聽柴可夫斯基《羅密歐和朱麗葉》音樂的場景,這個場景的精神指向非常清晰,孩子開始從單純的肉欲和尋求性膨脹里反思自己的生命本身意義,如果說維奧娜給了他肉欲之門的話,他的丈夫則給了他升華的道路,音樂明明白白讓我們知道愛在哪一刻的精神屬性,陽臺相會的旋律里孩子頓悟了,這不僅是女教師丈夫給他的成長啟發,更重要的是他明白了他被占有的是肉體本身,他只是一個自以為幸福的獵物,他此后回歸同學戀情不是他放棄老女人而是他向一個真實的對應世界的歸向,當他踢開講臺將無盡的尷尬留給維奧娜的時候,他斷乳了,他成為了一個可以掌控自己的男人。
所有的情欲故事都有眩目的開始,結果往往是冰涼而現實的承擔,勾引者和被勾引者之間的博弈是天賦,也是自覺,性是無法抓住生命一生的,在人的生命旅途里有太多的東西比性更有凝聚力。
北歐電影的可貴是它去處了好萊塢電影過多人性升華的戲劇性,在《教室別戀》里史迪的成長是那么的自然,電影演繹的就是生活本身,雖然,中國孩子沒有那么早熟,至少,在我們的一代對此一無所知。
順便說一句主演是導演的兒子,這個眼睛都有戲的孩子是難得的好材料
【附錄:影片資料】
《教室別戀(All Things Fair)》1995丹麥/瑞典
編導:伯·威德伯格 (Bo Widerberg)
主演:約翰·威德伯格(John Widerberg0)、馬莉卡.勞倫絲(Marika Lagercrantz)
片長:129 分鐘
獎項:1996年柏林電影節銀熊獎
個人評價:藝術性7,欣賞性7.5(那個孩子了不起)
2007年1月2日 星期二 下午23時36分 云間 寒鴉精舍
獨立影評人:卡夫卡·陸(KavkaLu)
這篇影評有劇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