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事兒是這樣
——分析下王鶴棣的可能性
————————《抬頭見喜》中的王鶴棣————————
聽說王鶴棣是因為流星花園,當時因為劇太雷,王鶴棣當時的形象又是我不吃的花美男,所以就忽視了。去年看到kol說《蒼蘭訣》的取景很不錯,被吸引去看了,劇情前期挺上頭,后期就...唯有寄情于蒼帝了。
王鶴棣在《蒼蘭訣》中飾演的是月尊東方青蒼,絕對的王者風范;后來又在《浮圖緣》中飾演肖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文能斡旋朝堂間,武能雙刀斬刺客;最近還有在拍劇時宴的路透,優雅矜貴的氣息。包括他的出道作《流星花園》的道明寺,初代霸道任性的代表性人設。看上去大多都像是上位者、bking的形象,大眾的印象也是覺得他能演好這種類型的角色,但是《抬頭見喜》這部作品已經很好地破除了這個偏見,其實關于王鶴棣,還存在著很多可能性。
《抬頭見喜》的郭仔,人設是啃老一族,一開頭看到的是小年輕不走正道,又頹又懶;后期展開了其實是因為創業未成,虧了錢又磨滅了心氣;最后將自己的才華用在了讓姥爺圓夢上,也受到鼓舞決定重新出發。這種人設和他被人所熟知的角色大相徑庭,有一種更接地氣的普通人的感覺。這個短片充滿了貼近現實的煙火氣,家人圍坐聚餐中互遞眼色,暗流涌動的權威設置;郭仔一邊誆騙一邊于心不忍,騙的時候那叫一個連吹帶哄,靠在門框上凝視姥爺的時候卻眼底含情得好似他不是那個罪魁禍首;在家時,游手好閑的孫子演得很討人喜歡,在死黨創業公司時,技術宅的失意無奈為生活所迫的挫敗感演得令人惋惜;喜劇的部分節奏把握得很好,表情微妙變化很靈動,笑中帶淚的部分回憶濾鏡拉滿,渲染得很動人。
光光是這部電影的一個小角色,就已經顯示了他的潛力。可塑性強,完全想不到這是演東方青蒼的演員,塑造一個角色,就讓人相信他本來就是這樣。合適大熒幕,有故事感,讓觀眾為他共情,已經腦補了很多不同性格的角色期待他的演繹了。
————————王鶴棣的機能優勢————————
為什么這么期待王鶴棣,顯而易見的原因是他之前帶來的作品持續充滿驚喜,讓觀眾共情。在此之下,還想深入剖析一下他作為演員的硬件和機能優勢。
演技方面,王鶴棣是有靈氣有天賦的,且尚未窺見上限。
>>>表現能力
表現能力考驗的是演員在自己理解并吸收劇本的基礎上,通過內化核心驅動外化表征,使得觀眾完完整整地接收到想要傳遞的信息,并與角色產生共鳴。
從理解和吸收來看,在之前的采訪中了解到,你棣是會磨著導演討論角色,共同創作的演員,對于捋不順的部分會首先讓自己理解,在此基礎上才能進一步向觀眾表達。合作對象也不止一次地夸你棣臺詞背得快,你棣的解釋是盡量把臺詞當成真正交流時會說的話,深入挖掘動機和人物心理的,不只是棒讀。
從外化和表現來看,你棣是我觀察過的演員里面,面部肌肉控制度和獨立性都最優秀的,就眼神戲來說,他眉毛和眼睛之間能切換100種角度,所謂傳神,就是很多細膩的微妙的千變萬化的東西可以從他的眉宇間表達出來。與此同時,配合著整體,他會調動鼻子、嘴巴周圍的肌肉,有時候有些演員會產生比方說假笑這樣的質疑,就是因為沒有辦法協調好這些肌肉,力使不到一起去。而我看王鶴棣的出道作,覺得他其實還挺輕松地就能夠完成了,這可能不僅是后天的訓練,這種機能上的天賦和優越是一般演員難以企及的,所以才說他的上限要更加得高。
>>>體驗派共情
我對于體驗派總是有偏愛,一個是共情能力明顯得強較之于技巧派更能打動我;另一個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仿佛在燃燒生命塑造角色,自己的一部分化成了角色,角色的一部分也融入了自己(有時候我甚至覺得自己的偏好不怎么人道,畢竟演員歸根結底只是一個職業,哪來的要求說都得狠狠消耗自己)。
你棣共情的來源,除了天性善良以外,可能是他打小的經歷所致。自小幫忙打理店面,看過形形色色的食客,處理過大大小小的糾紛,有責任感,能接地氣,可以換位思考。在綜藝節目上也可以看出對嘉賓的照顧,朋友們對他的側寫也都是有安全感,情感充沛。他自己在評價自己的發展的時候覺得需要提升的部分還有很多,比方說自己不是科班的,沒有系統地學習過表演,我倒覺得這種演員,反而不容易固化表演習慣,演技上的磨練來自于生活以及向周圍合作者討教,有源源不斷的素材積累,有實時的反饋,用真心真情和想象力去詮釋角色,仿佛角色存活過在這世上,這確實是體驗派的魅力所在。
>>>外形條件
對于大熒幕來說,他的流暢骨相和緊致皮膚是最扛懟臉特寫的,五官自成體系像是合理地組合在一起的畫布,適配各類妝造。他的身姿儀態,也是隨著人物不同而變化的,再加之他天生的比例和健身的行動力,在形象塑造上可以說是一騎絕塵。
但我想要提出的一點是,你棣因美貌收獲偏愛,也因美貌受到了很多的偏見,好像需要比常人更多次的確認,才能確信他是個好人,是個好演員,他在努力,他有野心。
————————王鶴棣的可能性————————
>>>一人千面
當我們只討論某部作品的時候,最適合某個角色的人選即是最好的。但當我們討論一個演員的時候,他的可塑性,他的職業生命周期確是避不開的問題。
其實看到很多演員有自己固定的戲路或者對于某種類型劇的偏好,隨著年紀的增加或者觀眾期待的上升,逐漸來到了尋求突破的轉型期。
現如今我們能看到的王鶴棣的作品,都是他爆紅之前的存貨,通過這幾個片子已經可以看出來了,他從一開始就有想法有堅持,在選擇有限的情況下,一些角色的完成度已經凌駕于作品之上。無論其他的影響因素是什么,自己的部分絕對出挑,這是真正的演員的做派,也是一名演員最能體現自己價值的地方。
所以說我并不擔心王鶴棣未來可能會面臨的轉型的風險,因為如果每個角色都不盡相同,或者說他能演出來這些區別,那就是每部都在突破了,都給人以新的感受了,這就是他帶給觀眾的所謂的劇拋體驗。
在只看了他的東方青蒼時,會覺得東方青蒼是渾然天成的、非他不可的,但是看了他當時在播綜藝,又覺得這好像完全沒有東方青蒼的影子,從這個時候開始,就可以發現,他演戲有點東西。在之后我考古了他的微博,看到了他樂山攝影師好友給他拍的一組生活照,給了我截然不同的視角,可以體會到他的野蠻生長的氣息了,開始期待他演一些文藝片中的小鎮青年,雖然還沒有dream到,但是郭仔的出現已經給我帶來了極大的驚喜。
如果說他給別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霸總、bking,那么郭仔就是這些刻板印象的反義詞,乍一看,妥妥一個混不吝的市井小民嘛(當然隨著劇情的發展,體現出了郭仔的更多面)。他就是有這樣的能力,信念感極強,可以完美融入融出上位者和小人物,演什么像什么。
其一是依賴于人物解讀和體驗派的演法,其二則是妝造可以隨意折騰,因為條件真的太好了,怎么來都不怕,畢竟演員就是要一人千面。我之前和朋友聊天說王鶴棣演小人物也會很貼很出彩,朋友覺得不太靠譜的原因說的是你棣由于樣貌太出眾演小人物會抹殺掉他的優勢(竟是因為擔心太帥了,笑得),但當她看到抬頭見喜的預告的時候,就覺得還挺合適的。
現在也常常看到一些演員執拗于某一款最能突出自己優勢的妝造,導致部部劇形象雷同可無縫銜接,我覺得作為藝人來說形象管理無可厚非,但作為演員來說,觀眾是會感受到一個演員心夠不夠誠,愿不愿意讓渡自己交予角色,是否對演藝事業懷有敬畏之心的。
其實我還dream著更多的東西給他演,他的臉實在太有故事感了,眼神真的能擊打到觀眾內心,表演又松弛,不會用力過猛,也沒有顧忌鏡頭的感覺,就覺得他飾演的角色曾經鮮活地存在于那個時空里,平添一份回憶濾鏡。所以更想讓他釋放天性,想看看他的上限,讓他盡情展示王珂所說的風流萬種的魅力。但受限于內娛題材等的管控,還是覺得有可能的話,在他最好的時期,讓他在大熒幕上留下一個熱烈綻放的形象,一個可以讓人在幾十年后都津津樂道的角色。
>>>個人特質
這部分想討論下王鶴棣本人的性格對他完成作品的加成。在他自己和合作方的評價中,可以發現他是一個真誠、負責并且愿意主動建立連結的人,已經工作的朋友都知道這種隊友/合作方的寶貴,和這樣的人溝通協作簡直是省心省力。也許正是這種樂群和宜人的性格,讓很多合作過的團隊都說是曾工作過的最快樂的團隊(《浮圖緣》),讓他默默地變成了大家信賴的臨時發言人(《親愛的客棧》),讓他成為凝聚團隊的靈魂人物(籃球賽)。有時候我們會看到有些主演演戲不在一個畫風里,但沒有發現這種情況發生在你棣身上過,包括所謂的跟誰都有cp感,其實我理解是來源于跟導演和對手戲演員的需求對齊、達成共識的能力,無疑他凝聚人心的個人能力對此大有裨益。
從吸引觀眾的角度來說,他凸顯本人特質的綜藝經受住了眾人考古,毫無包袱,笑果頻出,是惹人喜愛的年輕藝人;他之前的海外經歷、主持人的經歷,也給予了他百變的形象,能夠輻射到更大的圈層。他是有星相的藝人。
>>>流量加持
雖然暢想了那么多,闡述了一些對你棣的戲路和演技的淺見,對他挑角色的態度也很放心,但歸根結底,劇本和藝術性為王(雖然內娛一般劇本大于影像)。目前內娛最稀缺的其實是好本子(比起好導演好攝像來說)。所幸的是,有了流量加持,帶來了更多的選擇,能有更多的機會與更好的班底合作。之前也了解到有些劇本其實是邊拍攝邊創作的,同時也有觀察到有些演員還是挺會挑劇本的,除了眼光和運氣外,可能是因為本人和團隊可以反哺到劇本創作,能合理化相關劇情。其實這塊體現在你棣的創作中,是他飾演的角色總是充滿著用心的細節的設計,但至于整個劇本層面上的問題,只能依靠個人和團隊的把關和再創作了。真心期待與他下個角色的相遇。

你快樂是唯一法則
擁有無限可能的王鶴棣啊,請你多多開心地、盡興地創作。
就當是為了我們觀眾。